“2022年,我在工商银行存了3年期的定期存款,利率是3%。眼看着要到期了,问银行客户经理才知道,3年期定期存款利率降到1.25%了。我准备试试银行理财产品,先从短期限的产品买起。”辽宁居民董大姐告诉记者。
在存款利率不断走低的背景下,储户开始寻找存款替代品。中国证券报记者近日走访多家银行网点调研发现,短期限银行理财产品、货币基金、债券基金成为部分储户的投资心头好。目前,有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7日年化收益率超3.4%、货币基金7日年化收益率超2%、债券基金近1年涨幅超3.5%。
存款替代品在哪里
北京居民小张告诉记者:“2024年,我在一家城商行存了2年期的定期存款,利率2.7%。现在这家银行已经没有利率超2%的定期存款。我以前还配置了一些结构性存款,现在利率也不高。客户经理推荐了几款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听起来不错,我准备试试。”
小张向记者展示的某家股份行理财公司旗下一款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风险等级为二级,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为4.02%,可随时申赎。记者注意到,该产品于2025年3月成立。
工商银行北京地区某支行客户经理告诉记者:“一些最看重资金安全的客户,会选择定期存款,平日里也会抢着买些国债。有些客户在比较几家银行的存款利率后,觉得不划算,会试着买些货币基金、债券基金和银行理财产品。对于想要收益稳定、长期投资的客户,我们会推荐储蓄型保险。”
光大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认为,存款利率调降后,银行理财等资管产品比价优势凸显,存款资金或向资管产品转移。有投资者告诉记者,现在买到热门银行理财产品和债券基金要靠抢,“有时候上午有额度,下午可能就抢没了。我们有个群,会分享那些收益率比较好的产品,一般来说新发产品收益率不错。”
部分资管产品比价优势凸显
某银行理财公司人士向记者直言:“此次降息后,短期内部分存款资金会转移到银行理财市场。存量的固收类理财产品配置了大量债券、ABS等资产,这些资产会受益于利率下行,产生阶段性的资本利得,使得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高于存款利率,并进一步吸引存款资金。”
记者走访北京地区多家银行网点后发现,当下短期限固定收益类银行理财产品、货币基金、债券基金等受到储户青睐。受访储户表示,选择这些产品作为定期存款的“替代品”,原因在于它们风险较低、收益率比同期限定期存款高。
5月26日,记者打开招商银行App发现,该行代销的光大理财、中银理财、浦银理财、招银理财等旗下部分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7日年化收益率为3.4%,产品均为2025年3月后成立。红土创新基金、中银基金等旗下部分货币基金7日年化收益率在2%上下;广发基金、大成基金、华安基金等旗下部分债券基金近1年涨幅超3.7%,银行建议投资者至少持有3个月。
当记者问及推荐哪些投资产品时,某城商行客户经理向记者表示:“部分股份制银行理财公司旗下几款理财产品最近表现不错,最短持有期不超过30天,近7日年化收益率超3%,颇受大众欢迎。”
中小银行料跟进下调存款利率
根据东方证券研报测算,假定其他银行后续跟随大行调降存款利率且幅度一致,此次存款挂牌利率下调有望提振上市银行2025年净息差3.1个基点。不同期限存款利率的差异化降幅也有助于引导新增存款期限结构优化,进一步呵护银行负债成本。
“预计此轮中小银行存款挂牌利率调降的频率和力度有望提升。从2024年10月开启的存款挂牌利率调整情况来看,尽管一些中小银行跟进偏晚或降幅偏小,但后续多有补降,部分银行已经多次调降,整体降幅大于大行,这一方面是面对资产端收益率持续下行、银行息差承压的选择,另一方面是为顺应强化利率传导机制、规范市场竞争秩序的监管导向。”东方证券研报称。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认为,一般情况下,国有大行因负债稳定、客户基础雄厚,往往会率先下调存款挂牌利率,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会较快跟进下调,随后才是多数中小银行跟进下调。
声明: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