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盐城市阜宁县不断推进新农村建设,以镇村面貌整体提升,彰显“美”的颜值;以稳岗就业有效保障,增添“暖”的温度;以现代农业增产增效,保持“进”的势头。在这块“阜明水秀、物阜民宁”的广袤土地上,绘就一幅“农村美、农民富、农业强”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农村美,擦亮人居环境幸福色
阜宁县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一村一美景,一居一特色,一座座宜居宜业的农家小院,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擦亮农村人居环境幸福底色。在阜宁苏北灌溉总渠渠北,芦蒲镇三联村立冬后仍格外秀美,蓝天白云下,一条旅游线路穿村而过,古黄河堆上特色民居整齐排列,青砖白墙灰瓦的“1988陈列馆”古朴典雅,由老物件拼制而成的民宿围墙,承载着文化底蕴。
富民强村和黄河故道的“堆上人家”旅游产业有机结合,阜宁县芦蒲镇走出一条富有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据芦蒲镇宣传委员姚海燕介绍:“在启动实施三联村‘堆上人家’规划建设工程时,我们挖掘‘堆上人家’的历史文化内涵,结合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展现出黄河故道人家的原有风貌。”
阜宁县陈集镇停翅港村是新四军军部旧址所在地,为更好地发挥红色文化优势,该镇着力建设红色美丽乡村,不断改善村庄环境。该镇组织委员郑翔介绍说,陈集镇聚焦组织建设、铁军元素、强村富民、服务效能、人居环境五个方面,打造停翅港红色美丽村庄,重点围绕村史起源、红色基因、乡村振兴三大板块,全面提升党群综合体,展现出一幅宜居宜业的红色美丽村庄画卷。
农民富,托起农户增收致富梦
阜宁县在推进农村改革时,注重富民强村产业的培育,让农村的发展成果更多更好惠及广大农民群众。
“硕集卜页”是阜宁县知名的土特产品牌。2022年,姜大姐卜页合作社被评为国家级示范合作社,去年又获评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姜大姐卜页以其根植于本土的产业特色,惠及周边村居的经济发展。每年采购本地大豆30万公斤以上,带动农户种植大豆1100亩。同时,雇佣当地村民参与生产,有效增加其收入。
阜宁县罗桥镇按照“党委牵头、政府推动、部门组织、市场运作、经纪人带动、百姓参与”的运作模式,成立木兰户织协会党支部,引导留守妇女等群体走出家门、走进工坊,让“木兰户织·共富工坊”成为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的平台。罗桥镇宣传委员殷鼎臣说:“全镇已建成村企结对类共富工坊、非遗文创类共富工坊、农业类共富工坊25家,同时孵化手工艺、新业态工坊5家,人均月增收2200元。”
农业强,赋能新时代鱼米之乡
阜宁县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做强农业的突破口,全力打造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促进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夯实乡村振兴的基础。在阜宁县陈良镇盐港村高标准农田里,种粮大户苏海峰的600多亩稻田迎来丰收,四台收割机在稻田里来回穿梭,金黄色的稻穗卷入机器,顷刻间留下一排整齐的稻茬。截至目前,阜宁县共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48个,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37.55万亩,已通过竣工验收项目34个,在建设数量和质量方面双双提升。
阜宁县推进黄河故道生态富民廊道建设,加快片区乡村振兴的步伐。走进阜宁县羊寨镇单家港村祥哥农庄,连片的果园里,一簇簇饱满圆润的苹果格外诱人。据农场负责人李明祥介绍,单家港村现有水果品种达12类58种,平均亩产2000余公斤,年销售水果5000多吨。这里的水果因为品质过硬,还没有摘下就已经被外地经销商“预订”,年产值达100余万元。林果产业现在已成为黄河故道群众的“富民果”。在阜宁县,水果采摘、农耕文明、乡愁记忆等休闲旅游已被打造成农文旅项目,走出了一条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特色之路。
如今的阜宁村居越来越美,文明新风扑面而来。阜宁县益林镇穆沟古村连续获评“第六批江苏省传统村落”“江苏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入选“江苏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并被命名为“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东沟镇东方村荣获“江苏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称号。
声明: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