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滚动 ->内容

“成都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如何弯道超车?

时间:2024-03-26 08:29来源:中青网阅读量:9822   

近一段时间,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成为新兴产业的焦点。

以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作为新赛道的突破方向,全国多地动作频频、持续加码。本月,四川印发《支持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提出13条支持政策推动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在过去一年取得了多项创历史新高的成绩。以成都为例,截至2023年底,成都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105.4%、高于全国增速70个百分点,产业集聚度位居全国第八;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63.3万辆,居全国城市第六。

“成都造”智能网联汽车

“驶”向海外市场

阳春三月,成都市青白江区的重汽成商制造基地的产品装配制造生产线上,一片忙碌景象,一台台成品商用车装配完成后驶下生产线。

“今年1、2月份,新能源商用车订单近900辆,同比翻倍增长。”中国重汽集团成都王牌商用车有限公司总经理赵青对于完成今年新能源商用车销量实现4500辆的目标充满信心。“现在基本每个月都能接待一两批的海外客商考察。”赵青说,虽然有些客户的订单并不大,但是通过这个窗口,可以让成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关联企业联合“出海”。

作为成都市新能源产业链主企业,重汽成商新能源板块业务增长明显,2023年销售签单约2000辆,同比增长29倍以上。“我们预测今年新能源商用车市场机会更大。”赵青透露,今年重汽成商将持续与宁德时代、希迪智驾等本土产业链企业进行战略合作签约,不断致力于智能网联、智能智造的加速与升级,加快完善新能源商用车的产业链条,形成新能源商用车“研发-原材料-零部件-整装-销售-场景应用”全产业链生态。

“第二梯队”的优与忧

“成都造”无人重卡出口海外,仅是成都抢抓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风口的缩影,类似的场景在去年频现。

比如,去年6月,首批“成都造”具备L4自动驾驶能力的智能网联汽车在中德智能网联测试场正式启动测试。

仅仅一个月后,成都大运会期间,一条“智能的路”惊艳亮相——“大运直联通道智能网联示范线”也是成都首条智能网联汽车开放测试道路。

10月30日,无人驾驶商业化运营示范线在成都龙泉驿区启动,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乘坐无人驾驶车辆进行日常通勤、旅游观光。

……

“近年来,全市汽车产业保持高位平稳发展,尤其是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方面有序发展、稳中向好。”成都市绿色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圈联盟秘书长邓小亮认为,成都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在产业基础、示范应用、场景建设等方面均具有先发优势。

来自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的数据印证了这一观点。数据显示,2023年,成都市汽车产业营收超2000亿元,实现汽车产量84.3万辆,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105.4%;已经累计建设5G基站超8万个,完成8000余柱智慧多功能杆建设;启动自动驾驶商业化运营示范线,测试道路里程达480公里。

“成都汽车产业基础、示范应用及多种场景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提供支撑。”成都高质量发展研究院的团队在调研中也有相同的观点,该院高级研究员石璐例举了在调研中了解到的一组数据:目前成都集聚一汽-大众、沃尔沃等整车企业32家,博世、江森、宁德时代等汽车关键零部件企业超1000户,智能网联初步构建。

抢占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赛道

对标先发优势,成都要学什么?

“当前,成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与北上广深等先进省市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尤其在培育本土龙头企业、扩大产业规模、完善产业生态、提升研发创新能力等方面,还存在短板。”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汽车产业处相关负责人坦言,但同时他认为,差距代表潜力,短板也能成跳板,目前成都已经发布了《成都市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在“重点方向”篇章明确提出“主攻智能化”。

对标“第一梯队”,成都如何从中找差距挖潜力?成都高质量发展研究院调研分析了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4座城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相关经验举措,对成都提升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成都高质量发展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睿迪举例说,比如北京成立统筹建设领导小组,发布了多项全国引领性顶层设计政策,近日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正式落地了自动驾驶乘用车载人示范应用。按照规划,北京市正在推动北京南站、朝阳站、丰台站、清河站、城市副中心站、大兴机场、首都机场“五站两场”接驳场景应用开放,让自动驾驶加速驶入百姓生活。

再比如,上海已建立适用于多场景、多级别、多发展阶段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基本实现嘉定区464平方公里和临港386平方公里区块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全域开放,里程位居全国前列。而广州则将氢能与无人驾驶前瞻结合,以科技创新拓展应用场景,合力研发氢能无人驾驶环卫车、工程车、网约车等,同时加强智慧交通“新基建”布局,提高无人驾驶道路感知能力。

新机遇下,成都能否“弯道超车”?

抢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赛道,成都的机会在哪里?

“目前,全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整体仍处在产业化初期,商业化运营模式等都尚在探索中,从试行到真正全面实施可能还有比较长的路要走,这也是成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的窗口期。”在邓小亮看来,目前成都正积极支持智能网联汽车开展示范应用,已经在新川创新科技园10平方公里范围内实现示范运营。从整车制造来说,不少车企已经具备了国内一流条件和规模,尤其是在动力电池、智能座舱等生产制造材料、关键零部件方面优势凸显,其中不乏“全国首位”选手,比如智能座舱、无人矿卡等优质产品广泛应用于国内外多种场景并远销欧洲、蒙古国等地就是很好的体现,“在缺乏车企总部、研发总部的情况下,完全有可能在部分新型关键核心零部件生产或服务运营等环节的企业引育上取得突破,以此为支点延展产业链上下游,进而在未来爆发期迅速壮大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规模并带动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等相关产业发展。”

以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核心零部件为突破口,成都能否“弯道超车”?石璐同样提到了细分领域领军企业的培育问题。“招引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尤其是生态和运营型链主企业是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石璐建议,构建高效率、全功能的产业生态体系的同时,要鼓励研发智能网联新车型,聚焦智能车辆、信息交互、数据服务等细分领域产业链,围绕自动驾驶、智能座舱、车用无线通信技术等重点领域,整合资源投资、培育一批有潜力的细分领域领军企业,促进产业要素不断集聚。

在石璐看来,创新永远是提升产业发展能级的关键所在,要整合研发力量搭建创新平台、加快核心技术攻关、强化示范应用场景营造、大力引培产业人才,等等。与此同时,要优化产业生态,强化区域竞争优势,“比如,可以利用成都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优势,围绕智能网联汽车和车路协同,重点发展车用通信模块、车载芯片、车载操作系统等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制造,力争实现本地产品在主流国产智能网联汽车上的量产搭载。”

下一步的路径并不遥远,成都也已有了新的目标。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汽车产业处相关负责人透露,今年将加快导入一汽红旗E-QM5、新普拉多、沃尔沃EX90、大运重卡等新能源新车型,力争今年汽车总产量达90万辆,新能源汽车产量达12万辆。在公共领域全面电动化方面,“我们将充分把握成都入选全国首批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城市的机遇,力争将全市公共领域电动化水平提升至80%。”该负责人表示,在智能网联汽车方面,今年将积极申报国家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试点城市,还将配套印发《成都市促进智能网联汽车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成都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管理规范实施细则V2.0》,积极推动全域开放测试道路,力争实现我市开放测试道路里程向“1000公里”级跃升,实现100辆智能网联出租车、公交车等在内的公共交通领域车辆开展商业化示范运营;在氢燃料电池汽车方面,成都将持续开展氢车“揭榜挂帅”,引导企业在乘用车、环卫、渣土、园区转运、公铁水电等多场景示范应用,加快在“氢走廊”及其沿线布局建设加氢站,推动成渝“氢走廊”提质扩容。

成都发布-红星新闻深度报道组记者丨李彦琴

声明: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